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一个模型理解人力资源如何赋能产业发展

       编者按:当前全球产业变革形势之下,人才之于经济发展愈加重要,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潜力,赋能产业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南山所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从人力资源要素的环境-吸引-产出模型切入,持续跟进各地区人力资源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甄别人力资源发挥引领支撑作用的具体技术与环节,深入分析不同地区产业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要素作用机制模式。
       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各典型地区人力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期为深圳市优化人力资源要素助推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与参考的思路,形成新的“深圳模式”“深圳探索”。
       一个模型:人力资源要素赋能产业发展的框架解释

图:人力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模型

       环境投入:制度、市场、商业和劳动环境体系是人力资源生态的“养分”
       政策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商务功能服务体系,指以“促成新的、更高水平的联系、合作和创新”为目标,全面优化影响其发展的各类功能要素,深度推进人力资源生态建设。
       其中,制度环境主要指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的税收、知识产权、跨境流动等机制,以及教育、住房、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的供给与配置方式;市场体系则包括科技金融、专业性服务机构、各种行业协会和非正式社交网络等市场化、社会化要素,为人力资源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资源,从而保证系统的健康运转。
       吸引投入:人力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三导”力量
       微观层面的组织载体,作为人力资源与相关产业资源的集合,是人力资源形成“战斗力”的有效载体,能高效推动或支持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包括科研机构、企业、平台载体、重大项目、服务机构等。
       其中,具有成果转化能力的新型科研机构,是前瞻性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的先导力量,如美国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其研发中心、联合创新体等,是人力资源生态的主导力量,如科学家创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国际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人力资源生态的引导力量。
       投入-产出: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三跑”关系
       人力资源投入要素的协同组合成效,决定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关系,概括来说为“三跑”关系:
       一是人力资源“领跑”产业发展,人力资源投入对产业产出形成乘数效应,即人力资源推动塑造新的网络关系,孕育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创造更新的市场需求;
       二是人力资源“并跑”产业发展,人力资源投入与产业产出形成等比关系,即与资本、制度等要素协同塑造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既有网络关系,解决市场更强的需求;
       三是人力资源“跟跑”产业发展,人力资源投入与产业产出形成缩减关系,整个产业已投入的技术、资金、土地等沉没成本,锁定了产业网络发展路径,“限定”人力资源只能发挥局部作用,满足市场更高的需求。
       一个案例: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人力资源要素体现
       作为战略性、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和新焦点,人才也成为各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美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引领者,也是全球最早系统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和人才培养的国家之一。
       据《全球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指数中继续领先,美国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以及大量私人资金流向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在实施基础、创新和投资三个大类中都表现出色。
       尤其是美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位居榜首,特别是在高影响力论文、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方面优势明显。超过50%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全球309家公司中的167家)位于美国,并占据了全球近70%的私人投资。人工智能投资方面,2022年全球AI初创企业的投资份额中,美国占比达53%(270亿美元),中国份额为10%(53亿美元)。
       具体地,从人工智能人力资源产出上来看,根据《202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工智能学者——AI 2000榜单》显示,美国是顶尖AI学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共1146人,占全球总数的57.3%。据美国智库安全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对2010-2020年美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研究,美国人工智能人才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是80%的美国人工智能人才学历为本科。
       二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生国际生占比高,近年来美国大学每年大约有5万名研究生(45000名硕士,5000名博士)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毕业,其中三分之二是国际学生,而美国本土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数目自1990年后未有显著变化。
       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毕业生留校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其中来自印度、伊朗和中国的学生留校率最高超过90%,来自欧洲国家的学生留校率最低,但也达到75%。
       在人工智能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美国采取了以下动作:
       一是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补助金列为现有联邦奖学金和服务计划的优先事项,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和培训税收抵免,不断提高美国国内人工智能博士型人才数量。
       二是培养跨学科、跨技能类别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提高与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结合不紧密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率,注重打造人工智能与其他行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在K-12教育体系中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扩大投资,从美国青少年开始培养全美人工智能素养,并支持K-12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等。
       四是鼓励将人工智能技术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机构、平台载体、重大项目足够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极强。大企业方面,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苹果等巨头均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英伟达AI芯片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初创企业方面,美国在多个赛道涌现了一大批优秀AI初创企业。OpenAI是目前全球最受关注的初创企业,ChatGPT的出现引领并带动了本轮席卷全球的AI浪潮。
       此外,在文本生成赛道还有Anthropic、Character.AI等企业;在文本生成图像赛道上,美国有Stability AI、Midjourney等企业;在AI视频编辑软件赛道有Runway、PIKA;开源社区赛道有Hugging Face;模型开发赛道有Cohere;数据标注赛道有Scale AI;AI安全赛道有Abnormal Security。
       国家级科技研发机构方面,美国国家基金会投资5亿美元建立25个新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所,推进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以促进道德和可信赖的AI系统和技术,开发新的网络安全方法,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作出贡献,增强对大脑的理解,并利用AI能力加强教育和公共卫生。新的AI研究所是顶级AI研究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并得到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美国国土安全部科技局、美国农业部国家食品和农业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美国国防部研究与工程副部长办公室的共同资助。
       美国大力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人力资源环境。为扩大人工智能人才梯度,保障长远的人才供给,丰富人工智能人才能力,提高全民人工智能素养等,近年来美国陆续发布各项政策法案,如《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行政命令》《关于安全、可靠、可信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CSET法案等。
       一是改革学生签证法规和程序,例如将OPT法律化,消除处理积压等。
       二是简化毕业后进入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例如,通过创建学生就业的法定途径和建立专门的创业者签证项目来实现等。
       三是缩短获得永久居留权和公民身份的途径,例如,取消对急需的研究生人才的数量限制等。此外,近期发布的《关于安全、可靠、可信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再次重申将利用现有权威机构,通过现代化和简化签证标准、面试和审查,扩大在关键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技能移民和非移民在美国学习、逗留和工作的能力。
       南山所研究发现,经过对美国等地区人力资源要素引领支撑相关产业发展最新动态趋势的梳理,可以看出:
       为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能力和服务地区产业发展能力,国内外先进地区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针对产业紧缺人才出台一系列便利政策,还大力扶持产学研平台建设,支持通过战略科学家等顶尖人才牵头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或创新联合体,在产业风口前期依托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进行人才储备,提升对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汇聚吸引力。
       同时,注重发挥高校科技智力资源优势,支持建设“灯塔型”高校,组建产业学院、行业学院或产品学院,并积极引导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调整传统学科型学院设置方式,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动态调整一批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的学科和专业,促进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培养规模及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人力资源支撑力量。
       也许,以美国为代表的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力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对深圳市优化人力资源要素助推产业发展与创新形成参考思路,南山所将进一步探讨。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