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 | 2020年南山博士论坛第450期:马敬仁《海洋文化引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分析》

      

      海洋文化并不陌生,但中国一直是一个内陆国家,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弱项,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决定》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深圳要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26日,南山博士论坛在南山图书馆如期举行。在本期论坛中,主办方邀请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马敬仁,为市民做《海洋文化引领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为题的精彩分享。

      中国海洋文化源远流长

黑格尔曾经说在中国,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不和海发生积极的关系,海洋文化,从历史上来说,我们国家从上古或者说中古那个时代的记录很少,但是在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很多的记载,在70年代、80年代,很多学者提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叫亚太世纪,中央决定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马敬仁老师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就是陆海融合,具体路径是人才先行,法制创制,陆海互动、深港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对接、科技引领包括海洋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商贸联盟等。

马敬仁老师提到海洋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即海洋文化是基于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以及与海洋互动中衍生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相关产品的总和。外延是和海洋有关、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海洋文化也是人类与海洋互动关系的产物。海洋文化的范围包括海岸文化、海湾文化、海岛文化、航海文化、海洋文学、海洋旅游文化、海洋经济文化、海洋环保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科普、海洋文化历史遗产保护(海洋考古)、古代中国舟船文化 海洋民俗文化、 海洋宗教信仰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盐业文化、 海洋商贸文化、海洋渔业文化、海港文化、 海洋科教文化、 海洋体育文化、 海洋文物古迹、 海洋名人文化、 海洋文学艺术等。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海洋占地区表面的71%,总面积3.6亿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宝库”。海洋文化包罗万象,包括人们的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生活方式等等,这些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海洋文化崇尚力量的品格,涛、浪都是力量的象征,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高尔基写的《海燕》就是,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比如从东西方哥白尼以来,一直到大航海时代,都有一个开创意识,都比陆地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外向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进取精神,这和深圳精神很像。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个任务非常艰巨。2016年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2017年“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把深圳写在上海前面,说明深圳有更大的优势,有更好的基础,深圳民企非常活跃,民间资本也非常活跃,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有很好的基础。2019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家海洋开发银行”。企业也有经济,这就是海洋金融,我们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做,建一所海洋大学初步考虑可能是在大鹏或者西乡这边建一个,光明也要建海洋产业的研究院所,都在计划启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张春宇博士提出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资格为:第一,全球航运中心,深圳的物流非常发达;第二,全球海洋科技中心;第三,有完备的海洋金融、海事法律还有高端海洋服务业;第四,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能够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第五,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城市发展的后劲才会更大。马敬仁老师强调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深圳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要扮演这个角色一定要和香港合作,一定要深港深度合作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 

深圳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移民文化的升级版是海洋文化,第二,移民城市的升级版是海洋文化城市,第三,五位一体强调海洋科技城市、海洋文化城市、海洋商贸城市、海洋文旅城市、海洋生态城市,从区位上是这样的规划。 

关于陆海怎么样一体化的问题,从法律制度上如果想推进一体化需要观念、法律、制度和政策,从将来的趋势上,深圳一定是朝这个方向去发展,国家广域规划陆续出台,反映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区域间和区域内跨行政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比如深广惠汕合,珠中江、广佛,都属于跨行政区的整合。同时也要表明区域间合理布局,均衡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要注意把握当前深圳市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与全国的先城市化后工业化不同,深圳是先工业化后城市化,蛇口先跑,前店后厂,后来才逐渐形成城市化,一定要契合深圳的特点。从现在开始思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怎么建,马敬仁老师希望大家一起来探讨下一步的发展。

      互动问答

听众:深圳为什么可以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南、南海似乎战略位置更加重要,,青岛在北方海洋经济中起步更早,深圳是为什么?

马敬仁:第一,从经济、技术层面,深圳有这样的条件,海洋经济分为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海洋的现代化经济是以科技作为基础的,而深圳在海洋科技领域当中,我们在很多领域当中,深海探测、海洋机器人的生产制造、造船、海运、海上的仪器仪表,这些方面深圳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深圳的现代海洋产业基础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领先的,其他像养殖业、渔业,相对来说产能比较小,而深圳海洋科技产业的产能还是有一定的规模。第二,深圳整体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有利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因为深圳一直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体,我们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海洋城市的典型是向全球开放,而且我们有这么一个基础,我们一直在向全球开放。你去印度、去非洲,会看到他们用的手机都是深圳产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都是深圳生产的。深圳一直是一个外向型、开放型的城市,这样的一个城市,我们在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基础,也有这样一个“海丝”的路,围绕这个城市,你向外画线,可以看到深圳的线是最多的,不管是手机还是其他的产品,我们运到世界各地,这个线我们是最多的,所以深圳有这样的优势。第三,深圳人的精神,深圳精神,刚才我讲了开放、包容、敢闯敢试、冒险等等,深圳的精神,因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国外已经很成型了,我们等于是一张白纸,虽然有一点基础,但是从这个白纸上重新造一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话,必须有深圳的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责任,所以我们有这样一个基础。我一直强调深圳有一个比较能够亲市民、亲企业、亲社会的政府,大家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政府是城市的发动机,城市的发动机在目前为止还是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怎么才能是一个有效率的、服务型的、法治化的政府,才能承担起这样艰巨的、在全球有相当地位的超级城市,我想深圳是有这样的基础,可以说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服务型的地方政府。

主持人:深圳东部大鹏似乎在发展海洋经济更有优势,西部前海、宝安这边有什么优势吗?在产业发展方向、东西部如何分工才不至于恶性竞争,错位发展?

马敬仁:有些机构正在沿着海岸线做产业发展的布局,这个布局也是规划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哪一块可以做哪些产业,其实像宝安,我们知道它的AI企业是比较集中的,在海洋技术和AI+海洋这块,宝安可以说有很大的空间。再一个从整个岸线,从陆海融合、陆海一体的角度,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哪一块在哪个地方,我的感觉深圳已经是特区扩展到全市了,自贸区不管在形式上、内容上也差不多扩展到全市了。再加上快速交通系统建成,大约2035年这个交通系统形成后,可以说不管你在深圳什么地方,都可以围绕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可以做这方面的投入或者一个人才的汇聚,或者说前期的铺垫。其实对深圳来说,我想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养老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围绕海洋的产业应该说在“十四五”期间会有一个爆发性的成长。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