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 | 2019年南山博士论坛416期:罗为《5G時代将实现“万物互联”》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动、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发送5G的商用牌照,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的商用元年。随着5G的商用,人类将进入一个将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整合起来的智能互联网时代。

在5G时代,由于移动互联的能力突破了传统带宽的限制,大量终端接入能力得到根本解决,智能感应、大数据和智能学习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整合成强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将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到底什么是5G呢?它的发展和技术是怎么样的呢?7月14日,南山博士论坛在南山图书馆如期举行。本期博士论坛邀请到富华科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为博士作为演讲嘉宾,他以《浅谈5G的无线通信》为题,围绕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5G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演。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石明出席了本次论坛,并现场为罗为博士颁发受邀嘉宾荣誉证书,感谢他为南山区科普及科技创新所做的贡献。


通信技术历经了近200年的发展
 

“5G涵盖了芯片、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的管理等各种各样的技术。我想通过这次论坛,先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大家进行分享。”在论坛中,罗为详细讲解了通信技术从200年前无线电或者电磁感应被发现,到如今5G时代的发展,近200年的发展史。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效应,这是电磁场无线电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1838年有线电报开始使用;1858年大西洋底有了用于发电报的海底电缆;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场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从此无线电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十几年后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技术,他第一个跨大西洋把电报信息从纽约发到了伦敦。
 

到了20世纪,无线电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1890年,已经开始有无线电语音的传输试验;1907年真空管被发明,1920年无线电广播开始广泛地进行商用,无线电广播的收音机随之诞生。
 

1907年到2019年间,电子技术发展非常迅猛。1940年开始有商用电视;1946年开始有移动电话;1947年,固态三极管出现了,英特尔、高通等公司芯片的发展就是以此为基础开始发展起来的;1971年,美国建立卫星通信网络ALOHANet,它建立了现代的无线数据通信的原形和起点;1979年是第一代无线通信的开始,移动蜂窝电话开始使用;1992年,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全球的移动通信系统)来临,欧洲制订了统一的全球化通信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的驱动点是视频语音,能够同时在打电话的时候还能够上网;第四代通信的传输速率变得更快,通信技术从此进入数据时代。
 

5G时代的特点,一是超高速的速率传输;二是它能够促进通信和计算的集成服务。通俗的举例就是能够在手机上看8K高清视频,以前要一个小时下载的电影以后一两秒钟就行。
 

5G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
 

“2019年是5G发展的元年。5G到底是什么?5G是generation,也就是第五代无线通信。5G相对于4G而言,它会有1000倍移动数据量的增长;10到100倍连接器件连接数的增加;延时会降低5倍到10倍;用户的数据率提高10倍到100倍;电池寿命也要延长10倍,也就是说手机的待机时间会更长。这些是5G国际标准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在最初在开发所定的目标。”罗为在论坛中提到,5G带来的效应将是全方位。到2020年,5G连接的设备中有91亿是手机,消费的电子产品100亿,M2M机器通信之间的设备大概在70亿。你会发现,5G连接不仅仅局限在手机上,更多是在电子产品、M2M,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通信。
 

罗为认为,5G更重要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在物联网上而不是手机。比如自动驾驶中,车与车之间的通信、车和人之间的通信、车和道路之间的通信。现在不仅5G时代,也是AI时代。AI需要很多数据的“喂养”才能够产生效应。这些数据需要5G宽带,低延时的支撑才能支持AI的发展。远程手术、自动驾驶、远程协助的AR和VR、生产线的云化,这些都要5G通信作为基础支撑。在5G时代,5G应用将会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可以增强手机网络连接能力之外,未来5G能让所有设备都通过无线方式获得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这将使很多智能终端突破有线连接的局限;5G将会促进一大批可靠性技术和服务的发展,除了自动驾驶,还有移动医疗、无人机快递等领域也会迎来高速的发展,从而间接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5G时代不但可以把人与人连接起来,还能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现场问答:
 

提问:请问您觉得5G开通一年以内,哪些场景会应用比较广泛?
 

罗为:5G在第一年的部署还是以手机终端为主。这将带来一些应用上的变化,比如在游戏、看视频等方面更便捷。在行业上的应用要取决于终端形态的出现。长远来看,在行工业的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机器人的连接和设备的连接方面。具体到应用来说,远程手术、远程教育、工厂的机器控制、物联网等方面,这些都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实现。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