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2017年南山博士论坛第10期:探寻海洋:深圳近海环境与生态安全
港科大深圳研究院的博士后:
《探寻海洋:深圳近海环境与生态安全》
8月13日,南山博士论坛如约在南山图书馆开讲,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期有两位主讲嘉宾,他们是来自港科大深圳研究院的博士后翁南燕、卢光远,为大家带来《探寻海洋:深圳近海环境与生态安全》的精彩演讲。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危害非常大
在环境污染的方面,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砷这些生物毒性比较显著的金属,我们称之为重金属。
工业革命之后,采矿、工业排废以及污水灌溉,还有使用一些重金属的超标的制品,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对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危害到人体的健康。重金属进入水体或者土壤里,它很难被降解,如果它被吸收到生物体内也很难被排除,毒性比较持久。另外一个是生物富集性,就是它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富集放大。比如吞拿鱼,是一种大型海洋鱼类,一种食肉型的鱼类,身体里面富集的汞非常高。我们最好吃一些小型的鱼类,草食性的小型鱼类,其汞含量相对比较低。而活的比较久,又比较高端的海洋鱼类,它的富集性非常高。
研究表明,危害比较大的重金属主要是汞、镉、铅、砷。首先是汞,主要对神经发育产生毒性,每升水里含有0.01毫克的水就可以导致中毒;第二个是镉,中国的大米镉污染比较严重,它可以对人体多种器官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影响人的骨骼发育;第三个是铅,它也是重金属里面毒性很大的,通过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空气,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先天低下,同时还会导致儿童多动症;最后一个砷就不用说了,它是砒霜主要成分,剧毒。这些重金属还有一个共同另大家感到很可怕的特点:它们都具有致癌的毒性。
深圳西部近海海域污染比较大
深圳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河口地区,河口生态系统是连接陆地、淡水,海洋三大系统交汇的地方。所以陆地上的一些物质随着淡水河流排泄到河口里来,海洋的咸水也会随着潮汐在河口汇集。因此,河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非常丰富,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由于大量的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农药兽药大量排放到近海水域,尤其是河口区域。这个时候污染物会经常聚集在这个地区,所以对生物体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深圳市的珠江口海域、深圳湾海域污染非常严重,每年基本上都是劣四类的海水,东部南澳的海水相对比较清洁。
重金属污染这么严重,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是一些海产品,特别是海洋贝类,我们常吃的贝类有花蛤、扇贝、牡蛎、贻贝等,生活在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河口近海,贝类固定在石头上不动,它没有办法逃避污染。同时,贝类滤水能力很强的,例如一只成年牡蛎一天能过滤1吨多水,所以它持续地从水体里面摄取重金属。当贝类体内富集重金属之后,很难排出来。所以,这些特点决定了海洋贝类有很强大的重金属的累计能力,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危害。
贝类海鲜煮熟了吃更安全
因为深圳市靠海,很多市民多非常喜欢吃海鲜,每年3月、10月以及夏秋季是贝类中毒的高发期。而麻痹性贝毒是占中毒事件最高的。初期患者会有一些口木、四肢麻痹等症状,有一些人会舌苔变厚,而且肠胃不适会呕吐腹泻、呼吸麻痹甚至死亡。而目前针对麻痹性贝毒没有特效解毒药,所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尽早去就医,让医生帮助摧吐,将有毒食物进行排出。
所以我们在吃的时候,第一个一定要杀死病菌,一定要煮熟了吃,不能因为贪口感生吃。煮熟了吃,可以把一些微生物的毒害给杀死。另外加工的时候,要把它肠腺部位给去除,不管是蚝、贻贝还是花蛤,有一部分是黑色的,能看到有一些青的,一定要去除,因为这个部位毒素残留最高。吃的时候汤汁最好也不要吃,因为80%—90%的毒素都是水溶性毒性。因此喜欢吃贝类海鲜的人,要减少食用的频率,避免一次食用太多的量。
保护海洋关系到人类健康
有研究表明,全球有192个沿海国家和地区,总共有2.75亿吨塑料垃圾,约有480—1270万吨进入海洋当中。中国沿海有2.67亿人居住,美国只有不到一半,我们每天生产的垃圾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我们的垃圾处理率只有24%,而美国是98%。也就是说每年我们有很多的垃圾没有处理,尤其是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洋当中,所以我们国家每年未处理的垃圾占到了全球的27.7%。除大量的塑料垃圾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垃圾被排放到海洋中。
污染严重的海域还会导致海藻疯狂生长,破坏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平衡,严重影响养殖业,会造成一些底层生物的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会影响到捕食的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及人类中毒,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保护海洋人人有责,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这位听众是从事营养行业的,针对海洋和营养学的联系对老师进行提问)
(港科大李芳部长对这期的讲座做了简要总结,并对港科大深研院的作出简单介绍)
(本次论坛录音&速录稿网址:http://t.cn/RCI5zz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