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精彩回顾丨2017年南山博士论坛第4期:创新创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动力

厚德商学院创始人兼执行院长

创新创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动力


(7月2日下午,南山博士论坛第3期如约在南山图书馆2楼报告厅讲,主讲嘉宾陈立文博士带来题为《创新创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精彩演讲。


谈经济就不得不谈市场,一种是国内市场,一种是国外市场。例如,美国做Uber除了在中国做不好,中国以外都能做好。而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咱们做好国内市场都很不错了,滴滴光做一个中国市场就可以把Uber踩在脚下。为什么?实际上是享受了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首先是国内有十几亿人口的消费,比如卖牙刷,一个人赚一块钱就能赚13亿。其次,过去几十年的劳动力成本低到你不敢想象。因此,人口带来的红利,不仅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还还会让成本很低,足以在过去二三十年让中国快速往前冲,快速追上欧美,这是中国过去快速发展最核心的一个原因。

在某些方面美国在抄我们,我们在某一些小的领域已经处在全世界最高水平了。比如农业,袁隆平代表的是全世界最高的水平,还有在航天的某些技术细节上是超过美国的,当然整体的还有距离,比如发动机可能差几十年。跟互联网相关的,卫星传输这些我们做得非常好,因为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在技术积累上我们还不行,例如各种发动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创新往前走就会被甩下来,现在印度都在后面虎视眈眈。

人口的红利现在还有吗?劳动力成本优势其实已经基本丧失了,看看东莞有多少工厂空了,有多少工厂搬回内地去了。富士康跑到郑州建几十万人的工业园,是因为河南相对深圳还有一点劳动力成本优势。工资高了,意味着企业成本增加。如果还靠这些简单的加工,利润空间非常小。只有创新才能够带来十倍、百倍乃至千倍利润,才能应对劳动力高涨的成本。

当然,人口多产生的需求,这个还会持续存在,当保持这么大体量时,对新产品有很多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我们最近老提消费升级,意味着传统消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个性化需求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个性化需求了,不像80年代的小年轻都穿喇叭裤,弄一个卷头,然后拎一个录音机,那就是标准配置。但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这时候会产生无数的新机会,这就是消费升级的含义之一。

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有谁关注过那些失败的创业者?我们关注的是马化腾,关注的是李彦宏,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成功的时候。这是我们跟北美非常核心的差别。我每年会去硅谷转一个月,我就是感受一下他们又在玩什么新东西。我每次去都会碰到无数的创业者,跟他们聊天,这些人基本上都失败过。失败在硅谷是财富,但是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失败是不好意思提的。

创业需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总理提过,但没有人注意过这一点,他说我们要形成一种对失败包容和鼓励的心态,这个太重要了。你老失败也不行,但至少我们能够允许失败,允许从失败里接受教训,这是创新的核心,是对失败的包容与鼓励。所以双创让大家出去尝试,去体验,经历过失败以后才会成长。

创新能力的形成,对一个国家来说需要社会创新力,就是能够让一个社会持续创新,持续往下发展下去的核心能力。那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就是当每个个体都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时候,这些个体的创新能力集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现在搞创新还行吗?是不是太晚了,是不是好事都被别人做完了?我给大家一个定心丸,任何时候都不晚,你80岁再做这个事情都不晚,因为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机会。

2006年的时候当时汪滔从科大回来,创办了大疆科技,现在估值多少?100多亿元了。印度的阿里巴巴是2007年创办,抄的马云的,一模一样,现在估值也是上百亿美金。千万不要抱怨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好,每个人所处的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2009年的Uber2010年的小米,那时候全球经济已经触底了,还没有弹的时候,美团也是那时候成立的,现在也是几百亿了。陆金所是2011年,现在股价不错吧,分红分得很好吧,都是好公司。滴滴,2012年才成立,现在已经成为行业老大。

我只列了基本上100亿人民币以上的公司,我再放宽一点,列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成堆,每年都有很多伟大的公司诞生,意味着走到将来20年也一样。我们今天创新创业其实还大把的机会,只是我们有没有创新的能力去预见未来。   

在未来,互联网是目前新经济的核心,互联网本身以及互联网+传统产业,这是目前基本上最核心的创新部分。我现在说的互联网不是物理的互联网,而是指一切相连通的社会形态。这个问题对60后、70后、80后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对90后、00后来说,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因为他们是出生在互联网这一代。


(观众们积极提问创业问题)


(嘉宾演讲后,听众意犹未尽纷纷上前跟陈博讨论,直到五点半才散场)


(陈博与各位听众的合影,为博士论坛点赞(•̀ᴗ•́)و ̑̑  


(本次论坛录音&速录稿网址:http://t.cn/RK2Wiha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