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2017年南山博士论坛第1期:机器人将成为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6月11日,南山区图书馆2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南山博士论坛20周年第一讲在这里开讲,熊友军博士为市民带来了机器人产业未来展望的精彩演讲,现场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
熊友军说:上个世纪50年代,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了,但它真正成长是在日本,因为日本战后劳动力奇缺,所以日本很多公司,尤其是本田、丰田等大型的汽车制造业公司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用来代替人去做一些简单、重复的重体力劳动,或者对人有危害的工作,比如搬运、打包、喷漆、焊接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在很多特种领域应用了,如核能领域、航空航天领域等。到了21世纪,现在移动互联网非常发达,大数据、云计算和传感技术都非常发达了,服务机器人领域也有很多的成长。
工业机器人有共同的特点,是固定安装在流水线上,和人没有互动交流,功能比较单一,适应能力比较差。即使是这样,现在国内很多核心元器件还是从国外进口,国内很多工业机器人企业做一些非核心的元器件,比如腰、臀部、手腕等周边的元器件。
重点二: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已造福人类
刚才说的是工业机器人,还有其他的机器人,比如说航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还有海底探测的蛟龙号。还有反恐和军事方面的,例如拆弹排雷机器人无人机等。未来,机器人可能代替战士上战场作战。又比如核辐射领域,或者是喷漆的地方,都需要机器人去完成,我们把它叫特种机器人。
还有一类机器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服务型机器人,比如说陪伴小孩学习的,陪伴老人的机器人,或者做家务的机器人,现在是研究的热点。
还有一些服务型的机器人,第二个是面向教育领域的,教学、上课,它可以给一些大学,一些研究所提供平台,做各种各样的科研。还有一种,大家见得比较少一点,就是医疗领域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比如做胆结石的手术,以前做手术需要很长时间修养,至少一个星期,但是现在用这种机器人做手术基本是微创的,手术做完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这种手术现在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成长的速度非常快。
此外,还有做实时翻译、辅助老人行走、足球和拳击比赛等各种机器人。
重点三: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2000年后,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们来看美国麻省理工的豹子机器人,这个运动速度非常快,美国军方有个机器人大狗,伴随美军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上做过验证的,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强悍的适应能力,所以能够跟美国士兵在阿富汗的山区驮几十公斤重的物资,跟美军士兵在战场上作战。
我们再看一个外骨骼机器人,是一个穿戴式设备。当我们老了,或行动能力比较差的时候,我们要去爬山、散步,又不可能坐轮椅,但穿上这个以后可以非常自如地去散步、爬山、去旅游,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在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应用比较多,在太空中宇航员出舱去操作是比较危险的事,现在可以在航天飞船里面,甚至是在地面完成这个比较危险的工作,通过远程的机器人机械手,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技术就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动作。
比较有名的服务机器人阿西莫,是日本具有非常代表性的机器人,它主要是走入家庭做服务性的工作,比如端茶倒水,做一些日常性的事务性工作,其避障、跟人沟通语音交互、图像处理的技术都非常好,未来有前景。
重点四:机器人将成为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但现在基本处于弱人工智能的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强人工智能,就像人一样,可以有自己的意识,能够融会贯通,但现在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第三个阶段是超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是未来能够超过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有自学习能力,可以快速迭代。如果达到强人工智能这个阶段,可能离超人工智能也不远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和人工智能这两块技术上将会越来越接近人类,可以完成各种各样任务。未来,机器人也会走入家庭,更多事情只需要是跟机器人说,它就会帮你办好这些事情。而且,它能够跟你建立信任关系,伴随你成长,了解你所有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话它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
(现场座无虚席,听众虽然只能坐着小板凳,但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散场后听众涌上前提问,熊博士耐心解答)
(本次论坛录音&速录稿网址:http://t.cn/RoP3SJ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