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22期南山博士论坛::从产业演进看深圳下一个30年
在深圳3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西强东弱、西密东疏”的现象?在这过程中,深圳企业与产业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同时,深圳的产业空间结构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这些产业特点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又有什么影响?日前,第二十二期南山博士论坛在南山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讲,本期由章文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他和大家分享了《从产业演进看深圳下一个30年》。
深圳开发初期有三种启动力量
历经30余年的发展,深圳经济总量已经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成为内陆经济效应最好的城市之一,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30年来,深圳以年均25.8%的速度,从一个不起眼的农业县变成了一个经济大市,2009年全市实现了82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达1.36万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准。深圳30年来取得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从全国现有直辖市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部分的华南区域尚无直辖市。随着后现代化时期华南地区城市的多中心发展,在时机和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华南地区设立直辖市并非没有可能。作为条件较为成熟的深圳,一定要善抓机遇。虽然这个话题比较敏感,甚至明摆着属“不可为”、“不能为”,但也并非“无作为”。深圳应在未来的实践中打好区位优势牌、经济实力牌、移民文化牌,努力打造引领全国产业发展潮流的先进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发展高地,着力构建富有号召力的主流城市价值品牌,积极构筑和保持深圳在全国第一方阵城市中的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要继续高扛“经济特区”的牌子,重新审视这块牌子“改革开放前沿”、“试验田”、“排头兵”的政治意义,弘扬这块牌子所代表的“开拓进取”、“敢闯敢试”、“敢于天下先”的伟大精神,进一步挖掘其内在资源,并将其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内涵进行整合,努力争取类似于“更大立法权”的政治资源,利用自身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整体优势,加大配套改革力度,以发挥好深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改革的先锋带头作用。
深圳产业分布区域选择明显
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深圳必须注重与国家战略产业保持一致,大力发展国家战略产业,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要在保持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将航天航空国防电子、循环经济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航天航空国防电子是电子通讯产业的制高点,随着中国大飞机的研制投产、宇航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防装备电子化换装的来临,航空航天国防电子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在循环经济方面,中国和全球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废物资源化、污染治理、新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将成为中国产业新的增长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该产业综合了环境、电子、信息、材料、装备和服务等产业和技术,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显著。目前国内尚未有城市明确将这两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深圳如能充分发挥现有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和循环经济起步早的优势,主动融入航空航天国防电子产业,突出发展数字化装备业、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装备制造业、环保设备等,可能以先发优势获得国家层面的更多扶持,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