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5-89999869      政策热线 0755-26978111

2015年第二十一期博士论坛:从身体运动到象形文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东巴文化。其中东巴象形文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中的活化石,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10月18日,南山博士论坛如期在南山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社会学联合培养博士张洁,演讲主题是“从身体运动到象形文字——从云南纳西族的东巴跳和东巴文说起”。据悉,       张洁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史学、体育人类学,曾深入到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围绕史前身体运动与人类原始文化建构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文字首先是一种符号,人类最大的特点是我们会使用符号。文字是一种可视的符号。”张洁表示,象形文字总体上指人类早期以用图解词义或图解词音去再现所反映的事物为特征的意音文字体系。它的意思、它的音都与形状结合在一起的。象形文字不仅仅是一种构形方法的字,指的是一种文字体系。
      张洁在论坛中提到,世界上有古老的四大古文字:甲骨文、楔形文字、埃及圣书体、玛雅文字。这四大象形文字中,只有汉字能一直反推到甲骨文,也就是说甲骨文是没有断层的,可见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之强。大家在研究文字的时候认为岩画是人类文字的萌芽状态,文字是从岩画形式演变成的,然后到身体动作的符号,然后到图画文字,然后到象形文字,从图画到图画文字,再到象形文字,这三个阶段是文字形成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花了几千年时间。
      “在东巴文化中,我们先知道了东巴,知道了东巴教,东巴的祭司,有了东巴才有了东巴文化。纳西族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少数民族,但是它创造了人类的大文化。”张洁介绍,东巴文的起源,有些人是认为东巴什罗创造的。有一本东巴的电子字典,这个字典里面一共有999个字,我们统计出来表示动作的词有204个,比甲骨文更形象,更形象就说明它是甲骨文前面的发展阶段,因为符号化的程度越高就说明这个文字越成熟,所以东巴文一直被认为是甲骨文的前身状态,不是说甲骨文是东巴文演变过来的,只是说它是甲骨文的前一个发展阶段。从活化石来看,东巴文里的动词有爬、攀登、跳、拉、推,还有跳舞、舞蹈、站立、坐等。
      “我们把东巴词分为三类,即位移动词、操作动词、非位移动词。甲骨文、玛雅文、圣书体都有用身体形态表示的词,所以就有了一个猜想:我们的身体动作和象形文字,或者说我们的身体文化对文字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张洁认为,身体运动对文字的贡献,刚开始是比较具象的,后来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身体动作本身是一种符号系统,例如现在的船员还在使用一种身体语言——旗语,就用人的动作来表示向前向后。
      随着身体符号进入到文字系统中演变,我们渐渐看不到文字显示的身体动作了,因为已经符号化了,同时我们的认知也早已超越了原始阶段。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